《大坑總覽》銅鑼灣後花園,百年老村變潮人小社區,傳統舞火龍,虎豹別墅重開,圓形公屋打卡點


大坑被稱為銅鑼灣的後花園,瑟縮在繁華購物天堂的背後寧靜小區,廣為人知的舞火龍是大坑的標記, 如果不是在中秋節遇上了這個百多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平常逛大坑可以感受其獨特過百年歷史的小村融合了潮人文青熱愛的小區,傳統茶記和街道歷史遺跡混合了型格小店新潮cafe, 百年古廟蓮花宮求恩緣、潮人IG打卡熱點勵德邨、還有重開了的古蹟虎豹別墅;大坑雖小但他亦是一個蘊藏豐富特色的小社區

印象

銅鑼灣的後花園

大坑沒有地鐵站

先要知道大坑沒有自己所屬的地鐵站,一般人去大坑都是從地鐵天后站A1出口,沿著電車路走到火龍徑,直走到底就是大坑的熱點主大街 – 浣紗街,從地鐵站走到浣紗街大概5分鐘左右,不算很遠,或者你可以先逛完銅鑼灣,之後走到維園或中央圖書館那邊再走進去大坑,由於地理位置很靠近銅鑼灣,所以有些人會稱大坑為銅鑼灣的後花園

從這張高空圖可以看到,大坑的中心區域是一群舊式的矮樓區,然後被四週的高樓大廈所包圍著,這張圖某程度也代表了大坑的個性

大坑很細?

分山上&山下兩區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Tai-Hang_Map_1.jpg

大坑的地貌有點特別,對於不熟大坑的朋友來說,很多人以為大坑只有浣紗街舞火龍的那一區(山下平地),其實大坑是分了山上和山下兩部分,山上屬於低密度清幽住宅區,不少名人明星就是住在這一區,正常去大坑的人都是集中在山下平地浣紗街,山上主要只有兩個景點:打卡熱點圓型公屋勵德邨和和重開了的虎豹別墅

如果你的行程是想先去或只想去虎豹別墅的話,那我就不建議你從天后地鐵站走路去了,要走很多路約20多分鐘的腳程,再加上要上山第一次去又不熟路,大家都是在銅鑼灣利園坐小巴直達虎豹別墅,安排行程時要注意

百年老區

大坑無大坑?


Photo Credit: oldhkincolour

上面這張圖是1950年代的大坑,跟現在的大坑比較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樣子,變化極大,大坑原本是香港島一個傳統村落,有過百年歷史,以前大坑真的有一條很大的「大坑明渠」,不說也不知道大坑前面維園的那一整區是填海而來,所以以前這條大明渠其實是連接著維港,引用一本我很喜歡介紹大坑的書籍 『大坑無大坑』的一段話,非常一針見血的描寫了大坑的現狀與改變

看著這個百年老區,以光速的姿態,進行著無可挽回的變臉; 車房消失了,變成了高級食肆; 生果店消失了,變成了連鎖店, 電器鋪消失了,變成了甜品舖, 居民消失了,換來成群成市看著OPENRICE走來嚐新的食客, 鄰居消失了,換來坐在路邊喝著咖啡很酷而漠不關心的潮人, 人情味消失了,換來很多商機,大坑消失了,再沒可能換回另一個大坑了。

香港每一處小區、每一片私密回憶,就是如此,一點一滴,不知不覺間給蠶食了,直到我們把一切都失去淨盡,無法挽回,到時只剩下遺憾。

「大坑無大坑」,那還是大坑嗎?

大坑的傳統.文化遺產

大坑=舞火龍

就算沒有去過大坑這個地方,正常也會知道大坑舞火龍這個很著名的香港傳統習俗,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是本地人過中秋時一個很有本地色彩的慶祝活動,大坑這個地名好像已經跟舞火龍劃上了等號,舞火龍這個習俗源自於1880年已維持了過百年歷史,一年只限定中秋節的那三天,而那三天亦是整過大坑一整年最熱鬧的日子,亦是這區最高光的時刻,自己看過大坑舞火龍三次,個人覺得很值得一看,現場的確是很熱鬧很有傳統地方色彩,但大坑的路很細而觀賞的人太多,去之前記得要看攻略(阿金的功略請敲碗)

景點

平時很冷清

大坑火龍徑

對於不熟大坑的朋友來說,以為平日也會看到舞火龍的點滴,不好意思,平常去到大坑幾乎是完全感受不到那個傳統習俗的色彩,跟舞火龍那幾天的人擠人相比,平常日子的大坑是非常的冷清,唯一可以看到舞火龍的小故事,就只有在這條原本為大水坑,但被填平改建而成的火龍徑,看著那些完全不吸引的展板介紹著大坑舞火龍和大坑歷史

最新景點但超失望

大坑火龍文化館

(2023年最新更新)這是大坑最新的新景點,延續了火龍徑把歷史建築『孔聖義學』翻新而成的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始的時候我其實十分期待的,因為可以讓很多沒機會遇到舞火龍的朋友了解多一點這個大坑最著名的文化元素,但去了之後真心超級無敵失望

文化館樓高三層,樓上那兩層是餐廳和活動場地,一般人參觀的位置就只有地下那一層,空間位置不大也沒關係, 但展出的展品一比一的模仿火龍頭道具真的不是那回事,還有一些模型展品,真的只有一些而已

整個文化館佔最大的位置是那個巨型屏幕,每一個小時只會播放了一次大概十多分鐘的舞火龍介紹影片,影片的介紹亮點也不多,說實話網上的舞火龍影片也不會比這個遜色,沒有把火龍文化精髓和特色詮釋出來是十分可惜,經過大坑或可以進去走一下也不會有損失,但如果是特意為了這個新景點而去大坑的話那就不必了

主大街

浣紗街

走過了那條冷清的火龍徑之後,就會來到大坑的主大街浣紗街,這條浣紗街亦是觀賞舞火龍時的最佳位置,浣紗街不是很長,但串連了整個大坑的小區,除了浣紗街Wun Sha St的這條街名很特別之外,大坑的街道命名是十分有特色;施弼街(Shepherd St),安庶庇街(Ormsby St),華倫街(Warrent St),京街(King St),新村街(Sun Chun St),其中School St被音譯為書館街更是完全反映到這些街道都充滿著歷史,這區就是以前的百年舊村的位置了

本地和多國美食薈萃

本地人的美食天堂

在沒有舞火龍看的時候,大家還會去到大坑,正常的目的都是為了吃東西,作為一個充滿特色美食的小天堂,既有充滿歷史的本地茶檔和茶餐廳,亦雲集了很多很SOHO區的多國菜餐廳,很多都是在本地香港飲食圈十分知名,被公認為一個本地人很愛的美食區,至於應該吃哪一間,就請看

設計與藝術

文青Cafe與小店

大坑被喻為潮人聖地,當然是因為這邊有很多個性的小店,因為大坑的人流不多,所以租金相對的便宜,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在這邊創業,發展他們那些充滿個性、創意和設計的小店,這些年來這些小店開完了一間又關一間,就像是現時上環的Poho區一樣,隔一段時間再來的話,可能已經換了一批新小店了,不要期望這邊有很多間幾十間很特別的小店,大坑的小店就像要挖寶一樣,要細心發掘的;藝術茶館The Shophouse日式五金行的金社生活雜貨店靜月型格復古理髮店 Allure Customised Hair

寧靜的街角

壁畫和打卡位

充品味的餐廳加上有個性的設計小店,再配上街角的藝術壁畫,也難怪第一次來到大坑的朋友會覺得這邊很有藝術和設計的味道,雖然說不上是很著名的壁畫街,但細逛也會發現到很多的驚喜

特色舊唐樓

前面也說過,大坑平地這一區是百多年歷史的舊村,所以這邊也遺留下來很多幾十年歷史甚至超過半世紀的舊建築樓房,這是很多大坑介紹所忽略了的部分,個人覺得如果沒有這些特別的建築,大坑就會少了很多的風味,就因為很多大坑原歷史已經被洗刷掉了,如果連這些舊樓也沒了的話,那就大坑真的沒大坑了,這些都是大坑僅存可以看到這區原有面貌

逝去的時空與老痕跡

士多與車房

千萬不要被我剛才的介紹所美化了這一區,覺得這邊很熱鬧很有生活氣息,相反大坑是一個奇怪的區域,看似很受本地人歡迎,但這邊有很多店都是關門大吉了N年,以前大坑這一區很生活小社區,有報紙檔、生果檔、士多,車房修車的也很多,很多老店結業了之後就丟空了很久,那些充滿歷史和老香港風味的招牌和鐵閘都成為了文青另類打卡和攝影師的拍照背景,很少人會在意到大坑這幾年的發展問題…

設計名校?

大一藝術設計學校

大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型人潮人出沒? 其中一個原因應該不多人知道,那是在一個小角落有一間大一藝術設計學校,這是一間非常老舊的香港設計學院,想當年人因為這間設計學校出產了本地知名設計師陳幼堅和Figure教父Michael Lau,吸引到很多年輕人來這邊讀設計和藝術,所以造就了一班打扮自覺很有個性的設計學生出沒在這一區(想當年我也是其中一個在這邊懶型遊走在這一區的扮型人仕XD)

大坑潮人酒店

Little Tai Hang

除了單幢式的豪宅在這邊相繼落成,大坑最新也進駐了一間很有個性和設計品味的精品酒店Little Tai Hang,跟灣仔芬名酒店、天后The Tuve、油麻地東南樓,被譽為香港型格精品酒店的四大天王,設計師喜歡就是喜歡這種跟別人不一樣的個性,不追求連鎖,追求細節和生活品味,個人覺得這間酒店把大坑那種獨有個性完全呈現了出來,追求另類和品味的朋友或許你會喜歡這間酒店

大坑的地標古蹟

蓮花宮

說了這麼久,感覺大坑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其實是有的,但大家也不會純粹因為了他而去大坑,就因為阿金以前在這邊經常出入,所以對這間古廟十分有感情,他是一個法定古蹟,歷史建築評級來說是最高級別,他跟其他香港廟宇不同,他的八角形設計是很少見,不設正門入口,採用了左進右出的設計,最特別是他裡面有兩層高,廟宇內部更有一塊巨大岩石,天花的金龍雕刻也是一般香港廟宇所沒有的,這幾樣加起來就造就了蓮花宮的獨特,他更是舞火龍出發起點,對大坑來說是一個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出名算運程和姻緣

有名算命師 – 林師傅

我知道就算我怎樣介紹蓮花宮有多特別和有多歷史意義和價值,也不及介紹裏面一個很有名的算命師 – 林師傅來得吸引,以我的認知來說,香港真的很少有一個駐廟算命師傅可以吸引到這麼多人來朝聖,林師傅最出名算流年運程和姻緣,沒錯,很多正妹少女也來蓮花宮求姻緣的(心心),由於算命名額有限,每日蓮花宮還未開門已經有人在門外排隊了,亦成為了這間廟宇最有特色之處


山上最後兩個重要景點

值得上山嗎?

以上就是一般人去大坑時會看到的景點和氛圍, 接下來有兩個方向,一是回銅鑼灣,另一個方向就是從蓮花宮旁邊那條樓梯上山去大坑最後的兩個最有名的景點,亦即是文首說到的山上的那一區,因為走上了出之後,就會很少就走回頭,離開的方法也會很不一樣,所以決定上不上山是你安排大坑行程時的一個很重要的決定,至於這兩個景點值不值得去就看下去吧

熱門IG打卡位?

全港唯一圓形公屋 – 勵德邨

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爬上這條長長的樓梯,上來大坑山上面呢? 很多人的目的就是為了來這個圓柱形中空的IG火熱打卡點,基本上每一篇介紹香港的IG打卡熱點的文章,大坑勵德邨一定必然會上榜 – 全香港唯一一棟圓柱形的公屋設計,大家為了那種一圈又一圈通往天空的粉紅色時光隧道的打卡照而特意來到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平民的住宅區,曾經被瘋狂洗版,說到來香港時必去的景點,但如果我告訴你現在不能進去拍照的話,你還會來這個景點嗎?

大坑最重要的景點

虎豹別墅

網上圖片

從勵德邨在前行多5分鐘就會嚟到大坑最後的一個景點,亦是最著名的大坑景點,曾幾何時虎豹別墅這個景點完全代表了大坑這個地方,來自星加坡的萬金油創辦人胡文虎在當時香港這個偏僻的山頭打造了一座私人別墅及花園,堪稱當時的私人皇宮,南洋式的園林建築為大坑帶來了極度強烈的色彩,十八層地獄的十殿閻羅浮雕、白色六角虎塔、落油鑊勾脷筋等經典浮雕王設計都是大名鼎鼎,對於那時候我還是小金金會覺得這個地方很可怕

(已結業)文化保育後的新景點

虎豹樂圃

(2023年更新)遊客還未來得切參觀這個大坑新景點,他已於22年年底停運了,現在還未知道虎豹別墅未來會用作什麼用途,現在去的話是進不去了

但在1990年拆御了很大部分的花園,到我長大之後覺得錯過了一個香港很厲害的景點而可惜,中間經歷了很多的保育諮詢和角力,搞了N年終於在2019年虎豹別墅化身成虎豹樂圃再次開放給大眾參觀,成為一個一級歷史建築的保育景點

值得一看嗎?

導賞團和音樂表演

大家都好奇,重新開放的虎豹樂圃值得一去嗎? 因為想當年最經典那些建築和浮雕都很大部份都已經拆了,所保留下來的虎豹別墅範圍其實剩下很少,裏面可以看的區域其實並不多,因為這個景點需要特意繞路前往,如果遊客時間並不充裕的話,我不太建議你不要為了這個景點而跑過來

因為現在平日只開放花園及大宅地下大堂這兩區,樓上大宅和天台就需要預先報名參加免費的導賞團才能參觀,而這些區域才是最精彩和最有特色的地方,現在這個歷史建築現在變成了推廣中西音樂文化的主題場地,如果時間配合的話還可以聽他們音樂演奏表演,這個的確是非常特別的體驗,導賞團和音樂表演的詳細可以參看他的官網

名星住宅和名校區

山上的大坑區坐享優越地段,環境清幽寧靜,屬傳統低調豪宅區,上林、大寶閣、豪園這些都是不算廣為人知的豪宅名字,但這區就隱藏著很多名人明星;例如鄭秀文、張智霖、吳綺莉、藍奕邦、李彩華、關心妍等,其中前港姐吳婉芳一家獨享8層高(沒錯是一家住8層)2萬呎的超級豪宅更獲得了國際建築大獎,另外虎豹別墅的正對面就是香港傳統名校真光,如果你認識這一區的話,也會感受到這區是地靈人傑臥虎藏龍


Next

坐小巴回銅鑼灣

逛完了虎豹別墅之後,大坑的景點就差不多了,正常很少人會走回浣紗街,通常是坐小巴或巴士回銅鑼灣,坐小巴回銅鑼灣市中心的車程是超級短,如果燈位不停太久的話,不用十分鐘就到,以前超白痴以為是很遠的距離,有一次我行路下山,十分鐘就到了維園,比想像中近很多,通常逛完大坑之後就會接著銅鑼灣玩下去,當然你也可以坐地鐵或叮叮車去港島其他的地方

常見問題

大坑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深度遊的景點,通常去過香港兩三次之後才會選擇大坑這一區,除非你剛好是中秋去遇到舞火龍是值得特意前往之外,平常這一區都很冷清,有幾間香港著名的美食老字號是值得一吃,文青小店算不上很多,不會逛太久

如果勵德邨不能再拍照打卡的話,山上就只有虎豹別墅一個景點,如果你沒有預訂導賞團的話,可以看的位置不多, 或許你會有點失望,大坑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寧靜小區,可以看到香港的另一面,去大坑的行程安排通常會安排半天和在這邊吃一餐

如果是本地人的話, 我當然是推薦你去大坑逛一下,因為這個傳統百年老區變化到現在的新型社區,從中你可以找得到很多城區發展和地道香港傳統的靈感

因為大坑最出名的兩間茶檔老字號 – 炳記和順興都是星期一休息的,所以如果是為了去感受這兩間傳統老茶檔風味的話, 那就星期一不要去大坑了

安排大坑行程時要注意;如果你的行程是想先去或只想去虎豹別墅的話,那我就不建議你從天后地鐵站走路去了,要走很多路約20多分鐘的腳程,再加上要上山第一次去又不熟路,大家都是在銅鑼灣利園坐小巴直達虎豹別墅

繼續往下看

發現這個地方更精彩的東西

留言.互動.交流

讓大家更了解這個地方

土生土長的本地香港人,花了10年時間,拍了100多萬張照片,寫過千萬字,創作了這個深入骨髓介紹香港的旅遊文化平台,了解更多 >

多謝你的支持

《共建香港》如果你也是對香港這個地方超級熱愛,和有興趣分享你眼下的香港給更多人認識的話,或者是你也想為香港出一分力,歡迎你透過上面的Facebook聯絡阿金,讓大家可以透過各自不同的才能一齊創造更理想的香港

《信息》以上介紹全都是阿金親身去體驗過的分享,我會儘我最大的努力去把資料做到最新最準確,但由於香港資訊太多而且更新和轉變也很快,加上現階段只有阿金一個人去建立這個平台,所以如果你發現有錯誤和最新資訊的話,歡迎留言分享給我知道,我會立刻改正和更新過來,希望大家多多體諒和包容

《版權》這網站百分之99以上的照片都是阿金所拍,也是亦有一些是在網上找的照片和影片輔助介紹,若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馬把他刪掉。以上圖片、文字和設計全都是阿金的心血,文章連結歡迎轉載和列明出處,照片轉載的話請預先告知

有你們的支持和分享這個平台才可以持續更好的發展下去,你的分享也會讓更多人有一個更美好的香港的旅程,謝謝大家

Cookies 幫助我們提供服務。 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設置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