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D創辦人阿金一人包辦提字、繪畫插圖及設計,以新界鄉村及香港傳統為靈感所創作的一款香港揮春,香港印製,在這個新春送上來自香港的祝福和期盼
Design Story
令你感覺是香港的揮春

HONG KONG D最新作品,當決定要推出自家設計的揮春時,並不打算純粹只有我的手寫字,而是想連揮春底紙也重新設計,延續熱賣中的明信片創作理念,設計概念來自於阿金的環遊香港100天之旅,重新思考和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寫揮春,希望讓你感受到用心製作的香港設計
一張香港的揮春
設計理念及背後故事

重新設計香港揮春,這種紅底金字的揮春,對我或大部份香港長大的人來說,就算你不覺得這個設計很經典,但也絕對說得上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幾乎每間紙紮香燭舖都有賣這款設計的揮春
阿金的家裏也是由細到大都貼著這種揮春,我對著他幾乎是幾十年都看着這個設計,在我心目中這個這個揮春設計絕對是一個經典之作,太深入我的心坎裏,當我決定要設計一張自家揮春的時候,並不打算只是純粹手寫揮春,而是連揮春底紙也想自家設計,延續我的明信片創作理念,設計概念都是來自於環遊香港100天之旅,從一些我去過香港的地方作靈感
來自香港鄉村與漁村
香港的祝福圖案



這些圖案都是我研究香港新界鄉村和漁村時,看到的一些寺廟、祠堂和私塾的歷史建築,這些圖案遍佈於香港不同的角落,有黃大仙、大埔、上水、錦田、坪洲、筲箕灣,甚至遠至吉澳、糧船灣,就真環遊了香港一遍,想利用我的設計作品繼續分享我所看到的香港故事和文化,以下就是我在HONG KONG D平台上分享過的香港廟宇古蹟的足跡和介紹
香港的元素
從揮春延伸到發掘隱藏的香港

在我探索這些冷門寺廟和祠堂的時候,都發現去的人數十分少,很多次都是只有我一個人,包場拍照一個多小時,也看不到另一個訪客,這是我很深的感受,會認為這些古蹟和文化是被忽略

這些圖案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背後有著很多的寓意和祝福,就算我已經略有研究但也很常要翻查資料和問廟祝才知道背後意思,隨着時代的變化,或許再多過十幾二十年之後,我們下一代人可能已經很少人會看懂這些圖案和花紋,所以想透過這個設計吸引多一點人去留意這些文化,我選擇的每個圖案都背後充滿着其寓意和祝福,在現今的社會中,揮春的功能已經變成裝飾,但在我心中揮春最原本的功能是祝福和期盼
為什麼不選紅色?
桔紅色

沒有選擇傳統的紅色,而是選擇了我在香港鄉村很常看得到的這種桔紅色,很深印象一個吉澳的漁民婆婆跟我分享他們的揮春和新年習俗,讓我知道這隻顏色不是叫橙色,而是有寓意的桔紅色

因為用黑色墨寫字在傳統的大紅色的紙上對比是較弱一點,用桔紅色就會增加其對比度,不用華麗的金色而選擇想保留傳統那種黑色毛筆字,以我探究所知,香港早期的漁民和農民當年都過着很簡樸的生活,他們每年過新年都只能用最普通的黑墨汁在紙上手寫一些新年期許的願望,這就是我心目中最原始的揮春,跟現在花巧非常的揮春有着極大的時代轉變
揮春的英文

寫不寫英文字掙扎了很久,預期會惹來討論甚至是批評,但最後我也做了這個選擇,事緣是以前我也曾經苦惱過怎樣解釋揮春裏面的字句給我的外國同事,其實用英文真的很難宜正詮譯到其寓意,僅僅四個字的祝福可以翻譯出一串很長的英文,更突顯了中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希望拉近外國人了解揮春文化的距離,同樣也是因為想呈現到香港中西融合的特質
來自香港鄉村與漁村
消失中的揮春字句




我設計這套揮春的理念還有就是把一些大家已很少見甚至遺忘了的一些傳統揮春祝福語句,這幾年去了不同香港鄉村紀錄這些字句,然後我再重新寫在我所設計的揮春上,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這些連本地香港人光看字面也不太直觀明白其寓意的特別字句;例如是千䘵俱臻、百福駢臻、船頭旺相、滿堂吉慶等… 這也讓我們更了解多一點香港揮春的文化和內涵
用實體活動去介紹香港揮春
街頭寫揮春

除了自己設計自己手寫揮春之外,還落心落力在街邊攞檔寫揮春,用一個我覺得最有香港風味的方式去讓更多人了解多一點關於香港揮春的有趣和文化
上環知名老店
聯乘朱榮記擺檔寫揮春

在上環一條充滿歷史故事的街道水坑口街,一間60多年歷史的香港知名傳統雜貨鋪 朱榮記,隱藏着一檔新年前夕才會看到的手寫揮春攤檔 除了即場寫揮春之外,而且我還會介紹香港揮春的設計歷史和演變,在街邊寫揮春,最想是把他這幾年所研究的香港揮春文化分享給更多人認識,這段很夢幻的合作也令我更對這間香港知名雜貨舖有更深入和不一樣的了解
融入香港文化之中

因一則廣告而決定在街邊擺檔寫揮春的經歷。我三年前開始重拾毛筆字,並受到一張50年前的廣告啟發,首次萌生在街頭寫字的念頭,香港六七十年代的街頭充滿手寫招牌,當時有許多書法家活躍於此,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人使用電腦字體,但我認為手寫字的傳承仍然重要。在擺檔期間,我遇到了其他年輕書法家,並與他們交流書法文化。透過實體活動分享香港文化,不僅能吸引更多人參與,也能激發他人重拾書法,段經歷讓我感受到街邊寫字的意義,也促進了對手寫揮春文化的認識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