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街實現是炮台山的一個重點文青景點,他跟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十分相似,同樣都是過百年歷史舊殖民時代的紅磚建築,近年活化成本地藝術展覽的新場地,佔地不算大,可以給城市人一個綠化的休憩區域慢活一下,裡面的藝術展覽也許不會是令你特意前往炮台山的主因,他的歷史和鬼故反而更吸引到我,但不管怎樣,若果你來到炮台山,油街實現也一定是你必然會進去逛一下的景點,因為他就在炮台山的正中央位置,當你去到熱爆的東岸公園或去吃阿金推薦的福元湯丸都會很容易會經過他的
History
百年歷史
前香港遊艇會會所

油街實現在100多年前是香港皇家遊艇會的會所(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會所之一,亦是世界其中一間最大規模的遊艇會,這些全部都只是百年前的歷史了,現在你去到油街實現你是完全感受不到這個位置以前竟然是一個遊艇會,因為…
炮台山海岸線的見證

以前油街實現這個位置其實是維港的海岸線,這個紅磚建築一踏出海就是遊艇上落碼頭的位置,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組建築除了是砲台山最古老的景點之外,同時亦見證了砲台山海岸線的變遷
荒廢多年
舊政府物料供應處


遊艇會那個年代我當然沒經歷過,對於我這個80後來說, 這個地方是炮台山的一個神秘結界,十多年前我在炮台山區工作的時候,每次經過這裡都是重門深鎖,都會覺得很詭異,這個超近地鐵站的黃金地段,竟然是一個廢置了的地方,漂亮的古建築但長期丟空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遊艇會之後變成了舊政府物料供應處,至於是供應什麼鬼的物料就連網上也沒資料 (以上是十年前的舊照片)
曾經的陰森鬼屋
永別亭

凡是這種在香港的英式殖民古建築都一定有靈異故事,總會扯上日軍殺人亂葬崗之類,油街實現也不例外了,據街坊相傳,數十年前這個物料供應處,本來是一個停屍間,從前在北角殯儀館完成出殯儀式的遺體,都會運來油街的停屍間暫存,之後再運往粉嶺和合石的墳場安葬,以前更有一個蠻有文學意境的名字叫『永別亭』,當年日治時期被日軍殺害的屍體都會送到這個永別亭,關於這個景點的鬼故網上真的一大堆,什麼小巴紅絲巾,商廈怪電梯、保安嚇到痴左線等的鬼故事相信香港人也聽過不少…
重新活化後
由油街到實現

這個黃金地段就這樣丟空了十多年,這麼大夥金蛋也沒聽說過有地產商想招手,也許覺得這邊的風水不好吧,所以才一直丟空了很多年沒人接手..

這個爛攤子最後在2013年由政府花了1,890萬港幣,把它活化成一個名為『油街實現』的藝術村
Architecture
二級歷史建築
百年英式紅磚古建築



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舊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變成了現在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藝術村,整件事是不是覺得很文青呢,懷舊的紅磚牆,再配上純白色的窗框和黑色磚瓦頂,充滿了外國的情懷,但我很少看到有人會在這邊拍照打卡,難道他們也知道這邊的鬼故事太猛了嗎XD 其實如果你沒有看到中間物料供應處和停屍間那段歷史的話,好好欣賞這個古建築,的確是一件蠻優雅的事情,可惜阿金的介紹就是這麼的白目和血淋淋,明明網上官方的介紹也刻意淡化了這段黑歷史了
沒人去?



油街實現也活化了這麼多年了,其實還是有蠻多人沒去過的,起碼我身邊的好友有很多都沒去過,甚至有些聽也沒聽過,更加不知道在那裏,所以這邊的人流真的很少,以上拍照的時候是星期六的中午,在這邊只有幾個文青是來看展覽,另外就只有一些外籍傭人姐姐在這邊休憩聊天和聚餐而已



很難令我不拿大館去比較的,以上這些圖片,真的跟大館非常的相似,但為什麼中環大館可以是萬人空巷全城的焦點,而炮台山油街實現就這麼的冷清?很多人也會說香港是一個很愛把舊建築拆掉的地方,但真的有保留下來的古建築就沒有人去看,沒有人去留意
商業元素是原罪?
保育的目的

近十年我研究了香港的發展香港保育這個議題一直是爭議不斷,保育了下來的地方如果沒有商業成分去支撐的話,就會變成類似這個油街實現或土瓜灣牛棚藝術村一樣,乏人問津,有些人也會肆意批評大館甚至是剛重開了的中環街市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踐踏和消費舊歷史建築物,但零商業元素的活化舊建築就明顯沒人去,心裡總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假若這邊開了一間文青打卡cafe的話,相信油街實現才會多點人去@@
城市中的小綠洲




除了紅磚牆的主建築之外,這邊也有蠻多綠化空間,在城中心有一個綠色共享休憩空間,而且是在一個很靠近地鐵站的黃金地段,加上零商業元素,在這個金錢至上寸金尺土的香港來說的確是有點不可思議


一些藝術設計的小裝置
展覽
展覽吸引嗎?

聽了阿金廢噏了這麼多, 終於要介紹油街實現的真正主角 – 作為一個藝術展覽空間,到底油街實現有什麼展覽可以看呢?
視覺藝術交流的新平台



可以先看一下官方的自我介紹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是視覺藝術交流的新平台,以培育年輕藝術人才及推廣社群藝術,並鼓動大眾共同參與及創作藝術為目標;讓藝術界人士及不同社群互相交流、發揮創意和想像,大膽地試驗藝術的可能性。同時也讓藝術成為載體,連結人與社區。
只有幾個展館


這邊的展覽並沒有很多,通常有三四個不同的主題,也由於場地的所限不會是那些很大型的製作,至於他的品質和內容到底是好不好吸不吸引? 我的想法是:假若這些展覽是放到大館那邊展出的話,相信應該會多蠻多人會看的
藝術
分享一些之前展覽給大家抓一下油街實現是有多藝術型:油街實現正在進行二期發展計劃,新空間將於2022年初向公眾開放。工程期間,地盤所生出的重重敲擊和碰撞正與城市脈搏相連,每一下節拍也隨時代跳動,代表著新的力量的啟動。油街實現特地請來資深作曲家龔志成,以聲音創作來記錄油街二期的發展歷程。他的創作環繞二期實地進行,將工程期間的聲音譜成樂章,喚起公眾對新舊空間更替的想像
燈光設計師黃宇恒聯同舞台設計師王健偉,在油街實現難得幽靜的空隙間點一盞燈,刻意放大四周街道的喧嚷並帶進這一片恬謐之中。他們邀請了三位對聲音別具觸覺的創作人—龔志成、何應豐及葉破— 以油街實現作為緩衝區,退一步去聆聽城市的雜噪、聆聽心中的雜噪,藉此喚醒我們變得遲鈍麻木的感官,乘頌缽的共振尋求與四周合一,彼此分享這趟沉澱思緒的旅程中的所思所想
支持本地藝術家
值得一提,這邊大部分的藝術家都是本地香港人
2022年最新擴建
油街實現二期



油街實現在2022年底完成擴展第二期,最主要是新增了這個兩層高的水泥建築,形狀十分有設計感,上層是一個玻璃館的展覽場地,面積不算太大,不同時期會舉行不同的有關本地的藝術展覽,下層還有一個小空間就主要用來給小朋友藝術互動
城市綠洲與藝術

另外新增了一個由白色卵石鋪成的大廣場,讓經過電器道的朋友可以無遮擋的看到裏面的環境,用作引路的效果,放了幾張沙灘椅讓人坐下來休息感受這個城市綠洲,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休息空間

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露天小劇場,這邊會放置了一個近年十分流行的裸視3D裝置藝術,這個露天劇場有時候會有一些文化活動或音樂表演
值得為了二期而去嗎?

我對這次油街實現的升級感覺沒有太大,這邊空間的確是多了蠻多,以前會覺得油街實現很少,有更多空間可以給城市人休息一下, 不會再像旁邊那些高樓大廈不蓋起來,這種新舊交融的擴建方式並沒有引來坊間很大的評擊(也許也不多人知道油街擴展了),個人也覺得這次設計也沒有太大令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覺,算是一次不錯的融合
但這個油街實現二期擴建能吸引到會能令你特意前往再去一次嗎? 個人覺得是還好,吸引力並不算很大,對油街實現有興趣的話順著一起逛是ok的
或許你會有興趣
牛棚藝術村

當我一直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著跟油街實現非常相似的另一個景點;就在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 同樣是百年歷史的紅磚古建築、同樣也是近年才活化成的藝術展覽空間、同樣也是很冷清沒有很多人去; 不論是歷史和遭遇都十分相似, 如果你對油街實現有興趣的話,我想牛棚藝術村也會適合你
繼續發掘炮台山這一區

街實現很細不算很多東西看,正常能待在這邊一個小時已代表你很有耐性的了,既然你來到這邊你一定想解炮台山這區多一點的,不可能山長路水跑來這邊單純只是為了油街實現這一個景點吧~~
常見問題
油街實現和牛棚藝術村的定位都差不多,除非你真的超級喜歡和很針對性想了解更多本地藝術家的創作,不然香港還有很多藝術館更值得你一去,正常人也會叫你先去M+和香港藝術博物館,如果你是因為會去到東岸公園或在炮台山這一區的話,你就一定會經過油街實現,經過的話可以進去瞄一下,喜歡的話再細看
注意開放時間,星期一是2點才開